附件一
威廉希尔亚洲公司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公司产品方案
一、学科基本情况
所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代码: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
获得授权时间:2005.10
二、学科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食品原材料和食品作为研究对象,以工学、理学、农学和医学作为主要科学基础,研究食品原材料和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营养,品质,安全,工程化技术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学类一级学科。
本学科点包括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4个二级学科。
本专业研究生从国家和地方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级人才需求出发,结合威廉希尔亚洲公司在机电化工等方面的工科优势,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学生的科研素质、工程能力和管理创新方面重点培养,在大宗农产品资源的食品加工、生物转化利用和食品现代加工技术装备开发等方面具有学科优势,逐步形成了“食品科学基础厚、工程实现能力强、校企科研结合好、学科支撑条件优”的专业办学特色和鲜明的学科工程化特色。
三、培养标准
1、政治思想
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思想。
2、课程学习
硕士生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威廉希尔亚洲公司《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公司产品方案》规定的必须课程、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讨论专题、实践环节,并获得规定的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成绩不低于75分,非学位课不低于60分。
3、学术素养
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熟悉本学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科学研究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学生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等单位的的教学科研或生产与管理工作。
4、科研创新能力
本学科硕士生必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从研究与开发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开展合适的可重复实验,并设计恰当的对照实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解决本领域的学术研究与技术开发中的实际问题
四、主要研究方向
083201食品科学
083202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08320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083204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五、学制及学分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获批休学创业的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课程学习1年,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总学分为28-3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为16-18学分。
六、课程地图
核心能力课程 |
培养学生专业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
培养学生现代分析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能力 |
培养学生文献检索阅读、写作、英文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
培养学生具有端正品行、热心服务及重视专业伦理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
|
◎ |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
|
◎ |
◎ |
|
◎ |
英语 |
|
|
◎ |
|
◎ |
|
矩阵理论 |
◎ |
|
◎ |
|
|
|
数理统计 |
◎ |
|
◎ |
|
|
|
数值分析 |
◎ |
|
◎ |
|
|
|
随机过程 |
◎ |
|
◎ |
|
|
|
最优化方法 |
◎ |
|
◎ |
|
|
|
变分法与泛函分析 |
◎ |
|
◎ |
|
|
|
高级食品化学 |
◎ |
|
|
|
◎ |
|
现代食品营养学 |
◎ |
◎ |
|
|
◎ |
|
学科前沿专题 |
◎ |
|
|
|
◎ |
|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 |
◎ |
|
|
|
◎ |
|
高级生物化学 |
◎ |
|
|
|
◎ |
|
文献检索 |
|
|
◎ |
|
◎ |
|
现代仪器分析 |
◎ |
|
|
|
◎ |
|
英语口语 |
|
|
|
|
|
|
论文写作 |
|
|
◎ |
◎ |
◎ |
◎ |
公共实验 |
◎ |
|
|
◎ |
|
◎ |
食品科学专题 |
◎ |
|
|
|
◎ |
|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专题 |
◎ |
|
|
|
◎ |
|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题 |
◎ |
|
|
|
◎ |
|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专题 |
◎ |
|
|
|
◎ |
|
生物技术实验原理 |
◎ |
◎ |
|
|
|
|
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 |
◎ |
◎ |
|
|
|
|
生物统计学 |
◎ |
◎ |
|
|
◎ |
|
食品加工新技术 |
◎ |
◎ |
|
|
◎ |
|
高级食品添加剂 |
◎ |
◎ |
|
|
|
|
现代分离技术 |
◎ |
◎ |
|
|
◎ |
|
食品(生物)加工过程与控制 |
◎ |
|
|
◎ |
|
|
食品(生物)工厂设计与项目评估 |
◎ |
◎ |
◎ |
◎ |
◎ |
◎ |
食品加工工艺基础 |
◎ |
|
|
|
|
|
食品分析与检测 |
◎ |
|
|
|
|
|
文献阅读 |
|
◎ |
◎ |
◎ |
◎ |
◎ |
学术交流 |
|
◎ |
◎ |
◎ |
◎ |
◎ |
创新实践 |
◎ |
◎ |
◎ |
◎ |
◎ |
◎ |
开题报告 |
◎ |
|
|
◎ |
|
◎ |
七、课程关系图
八、实践教学地图
实践课程 |
一般实践能力 |
专业实践能力 |
综合实践能力 |
实践环节 |
◎ |
|
|
公共实验 |
|
◎ |
|
文献阅读 |
|
◎ |
◎ |
学术交流 |
◎ |
◎ |
◎ |
开题报告 |
|
◎ |
◎ |
九、课程设置方案
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考核学期 |
考核性质 |
备注 |
一 |
二 |
考试 |
考查 |
学 位 课 |
公 共 学位课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 |
√ |
|
选修 一门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
|
√ |
|
必修 |
英语 |
60 |
3 |
√ |
|
√ |
|
矩阵理论 |
40 |
2.5 |
√ |
|
√ |
|
必修 (不少于两门) |
数值分析 |
32 |
2 |
√ |
|
√ |
|
数理统计 |
32 |
2 |
√ |
|
√ |
|
随机过程 |
32 |
2 |
|
√ |
√ |
|
最优化方法 |
32 |
2 |
|
√ |
√ |
|
变分法与泛函分析 |
48 |
3 |
|
√ |
√ |
|
专业学位课 |
高级食品化学 |
32 |
2 |
√ |
|
√ |
|
一级学科 学位课 |
现代食品营养学 |
32 |
2 |
√ |
|
|
√ |
学科前沿专题 |
32 |
2 |
√ |
|
|
√ |
必修 |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 |
32 |
2 |
√ |
|
|
√ |
非 学 位 课 |
公共选修课 |
公共实验 |
16 |
1 |
|
|
|
√ |
必修 |
论文写作 |
16 |
1 |
|
|
|
√ |
口语(英语) |
30 |
1.5 |
|
|
|
√ |
选修 |
文献检索 |
16 |
1 |
|
|
|
√ |
专业 选修 课 |
食品科学专题 |
32 |
2 |
√ |
|
|
√ |
模块一 (食品科学) |
高级生物化学 |
32 |
2 |
√ |
|
√ |
|
现代仪器分析 |
32 |
2 |
√ |
|
√ |
|
生物统计学 |
32 |
2 |
√ |
|
√ |
|
现代分离技术 |
32 |
2 |
√ |
|
√ |
|
生物技术实验原理 |
32 |
2 |
√ |
|
√ |
|
专业 选修 课 |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专题 |
32 |
2 |
√ |
|
|
√ |
模块二(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题 |
32 |
2 |
√ |
|
|
√ |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专题 |
32 |
2 |
√ |
|
|
√ |
食品(生物)加工过程与控制 |
32 |
2 |
√ |
|
√ |
|
食品(生物)工厂设计与项目评估 |
32 |
2 |
√ |
|
√ |
|
食品加工新技术 |
32 |
2 |
√ |
|
√ |
|
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 |
32 |
2 |
√ |
|
√ |
|
高级食品添加剂 |
32 |
2 |
√ |
|
√ |
|
补修课 |
食品加工工艺基础 |
32 |
2 |
|
√ |
√ |
|
跨专业补修本科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
食品分析与检测 |
16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必修环节 |
文献阅读 |
|
1 |
|
|
|
|
不计入 总学分 |
开题报告 |
|
1 |
|
|
|
|
学术交流 |
|
1 |
|
|
|
|
实践环节 |
|
1 |
|
|
|
|
十、必修环节
1、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由导师安排并进行考核,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合格者取得1学分。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需在课题组或研究团队内公开答辩,原则上应在第二个学期内完成。集中开题。
3、中期考核:
在论文完成中期,进行中期综合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等进展情况,强化公司产品的质量标准。考核方式为:由考核小组听取研究生的科研报告,内容以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为主,也可以是学年论文、科研成果、文献综述等。硕士生报告结束后,由考核小组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考核合格以上的研究生、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少数学习成绩差或缺乏科研能力的,或思想品德不合格的,或因其它原因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应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原则上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
4、论文答辩: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5、学术交流:
在学期间必须听8次以上与本学科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报告,做一次1小时以上与研究方向相关的的学术报告。经学院考核小组审定后,合格者取得1学分。
6、实践环节:
积极参与本科生课程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辅助工作;或积极参与学院、实验室的科技研发或管理工作;或积极参加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或科技研发工作。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科技创新活动,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撰写项目申请书。经学院考核小组审定后,合格者取得1学分。
十一、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成员要协助导师完成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
1、根据教学计划研究生应按要求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取得学分。培养中要注重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采用自学方式获得学分。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法方式,重视和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和专题式等教学方式。
2、组织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有计划安排研究生作学术报告和发表学术论文,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术水平。
3、在完成理论学习基础上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按期完成在学术上有水平、在社会和经济上有价值、具有新见解的研究论文。
十二、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选题
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要鼓励硕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在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
2、论文表现形式
硕士学位论文应是一篇较为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做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能够表明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进行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
(1)规范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选择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前沿领域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相关课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有先进性与一定的创新性。论文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对涉及的科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够对某方面有独立见解。从事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内容的要求:
①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学科前沿发展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
②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③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④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⑤引用他人科研成果应明确指出,与他人合作部分应说明合作者的具体工作。即使在引用他人著述时给予注明,也不能过度引用他人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和图表。
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应符合《威廉希尔亚洲公司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2)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中的科学论点要选题新颖、概念清楚、论据充分;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有科学依据,理论推导正确,计算结果无误,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严谨;对结论应作理论上的阐述,引用他人的材料要引证原著。论文应有创新性成果,要求表达简练、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图表规范。学位论文应能够体现硕士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学风。
(3)成果创新性要求
创新性是衡量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本学科硕士生学位论文应该在撰写中突出其创新性,包括新观点、新论据、新方法和新应用等。在对论文的导师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包括论文评议专家、评审专家、答辩专家)、专业查新机构评价(论文创新点查新报告)中应当对其创新性进行评价。
3、论文预审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十三、其他说明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