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17日,廉希尔赴宁国市兴宏工艺标本厂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王军辉和高莉老师的带领下,赴宁国市梅林镇开展调研。团队走进宁国兴宏工艺标本有限公司,观摩学习标本制作工艺,采访、宣扬标本师匠人精神,探索企业发展环境,开展了一场标本行业发展的深度实践与调研之旅。
采访溯其源,品标本发展
梅林镇是宁国市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镇,工业经济门类较为齐全,素有“宁国企业家的摇篮”之称。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增强生态情怀、文化情怀,团队于7月13日到达安徽宁国兴宏工艺标本厂,并采访了标本厂负责人曹翠萍。通过调研了解到,标本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技艺传承的问题,近年来一直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制作师傅们越来越少。
图1 兴宏标本厂负责人与实践团队交谈行业发展前景
在后续观摩中,团队成员体悟到标本创作过程是一个深入体验专业知识的过程——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赋予了动物二次生命。不同形态的标本都是一个最直观的教育模型。无论是在博物馆还是在动物展示的基地,这些栩栩如生的标本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研究价值,也体现着一代又一代标本技艺传承人不断精进的技艺。
寻标本制作之道,增生态情怀
7月14日初晨,在前一日观摩学习基础上,曹师傅带领团队成员进山采样,搜罗植物样品进行植物标本的制作准备。回到标本制作车间后,团队成员们分成动物组,植物组和蝶画组进行标本作品的学习制作。动物组师傅首先以鸡鸭鹅等鸟类进行动物标本制作的演示,然后团队成员进行动手实践,动物标本制作每一步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刚开始制作的前几步进行,几乎都需要师傅一对一的指导教学,才能稳步推进。这个过程虽然可以记录,但其中的曲折和难度只有“亲自躬行”才可知。
图2 团队成员学习禽类标本制作
植物组和蝶画组成员也在师傅的熟练手法演示和耐心讲解后,进行作品设计,然后进行了样品的选择制作。在一整天的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标本制作给成员们带来的不仅是耐心的提高,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实践团成员们在艰苦的环境下,锤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在复杂的制作过程中加强了文化情怀和生态情怀。
调研生物标本制作行业,推广制作技艺
随着标本制作的有序进行,团队成员们开始进行作品的进一步构思与设计。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一个个细节的敲定优化,一项项选材的拟定,无不展现出合作的魅力。在标本制作和作品方案设计中,团队友谊得到了推进,作品的美好构想,也让队员们有了在安徽省大学生生物标本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美好期待。
除此之外,实践队员们实地邀请各年龄层各行业的村民填写调查问卷,并随机访谈进行了有关生物标本和生态保护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人们更多的还是止步于了解和欣赏各种生物标本,愿意亲身投入学习的人屈指可数,可以窥见标本制作技艺的传承已经陷入囫囵,需要实践队员们进一步的学习和推广。
图3团队成员采访当地居民
怀匠心,守匠根,扬匠神
“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最后一日,团队继续利用标本厂资源优化作品,积极和师傅们探讨方案推进的可行性,同时对朝夕相处五天的师傅们进行采访,师傅表达了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标本制作,除了收入不高外,学好这个技术要花费数年的时间,而且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比如解剖学、生物学、化学、美学等,只有融会贯通才能打磨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他们表达出自己对标本制作技艺失传的担忧。
图4团队成员采访标本制作师傅
由于对标本制作过程的特殊要求,工作的场所没有开放空调,他们佩戴着手套与口罩,在闷热的空间里,忍受着湿热与气味进行操作,细致讲解与剖析,并耐心手把手指导。常年的标本制作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但在这份工作里透出的责任与坚韧,真实映照着每一位师傅的日常,尽管每天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但他们仍十分专注与投入。通过后期补色、上皱等精细步骤使得他们制作的标本更加活灵活现,制作出的作品更加生动传神。
他们可能并不为人所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品质是为人称赞的,对技艺传承的忧心忡忡更凸显了他们对这个行业的热爱,所谓“工匠精神”便是体现在这些细小之处。
图5 实践团队携所制标本与工厂师傅合影留念
梅林之行历时五天,实践团队从制作方法、发展前景、人物采访等不同维度对标本制作工艺有了全面的了解,兴宏标本厂作为标本行业的一个缩影,正面临技艺失传等问题。标本师赋予了生物体第二次生命,传承历代匠人的初心使命。希望随着标本行业普及范围增大,越来越多的热爱标本技艺的年轻人让传统技艺薪火相传。